您当前所处的位置:17173.com > 单机站 > > 正文

网友观点:驳《游戏可以不死 游戏机却未必》

1998年的时候,我就在《电脑报》上面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概观点是“游戏机将会消亡,PC游戏将会是游戏的未来”。没想到20多年后,还能看到这种论调,只是稍微“进化”了一下,由“消亡”进化到“成为越来越小众的市场”。为什么游戏机不会消失?以下分析仅从硬件技术的角度出发。至于游戏软件技术方面,由于不很直观,所以就不细说了。

1.理念。PC机的理念是:什么都能干,至于能不能干好另外再说,主要是看用户花多少钱买设备。游戏机的理念是:娱乐至上。理念上的不一致这点很重要,会导致两者技术发展方向的偏差。

2.新技术。很多PC上的技术首先在游戏机上使用的。任天堂红白机FC,1983年推出。1983年的PC只能显示黑白图像,不能发出声音,主要用来办公。而1983年的FC搭载了专用的图像处理芯片PPU,能够显示彩色图像,而且还能够有很流畅的动画效果,图像方面已经远远领先当时的PC。而音效方面,FC使用了pAPU处理器,因此当PC机还是哑巴的时候,1983年的FC游戏机已经有BGM,特殊声效,某些游戏还能有人类说话的声音(Final Mission)。而PC机直到1987年才有第一块声卡:ADLIB。要注意:ADLIB只能播放音乐,没有任何声效的。因此1987年的第一块PC声卡ADLIB在功能上还不如一台1983年的游戏机——价格却比FC要贵得多!这是1983年的情况。

动作识别。游戏机一直是这方面的先锋。第一个动作识别产品不是各种电影特效公司采用的那种庞大复杂的设备,而是——1989年任天堂FC专用的Power Groove手套。带上这个手套,游戏机就能识别你的动作来控制屏幕上的小人——当然1989年的技术肯定不怎么好用。然后这个技术的继任者WII游戏机在2006年11月19日正式发售。Wii的控制器除了有任天堂专利的传统十字方向键外,最重要的革新是内置了精度更高的动作传感器,首次让消费数码设备更精准地感应用户操作,把用户体验提升一个档次。比如,玩FPS时,Wii的控制器真正实现了“指哪打哪”,又比如玩格斗游戏(如龙珠),玩家只要做一个龟波气功的动作,悟空就真的发出个龟波气功。这样玩家就不用记复杂的组合键了。

如果说任天堂的Wii在人机交互技术上已经开始抛离PC,那么微软的Xbox 360 with Kinect则直接把类似《少数派报告》的科幻操作体验带到现实来,而且无需额外配麦克风就能对Xbox 360进行简单控制,因为Kinect本身带简单的语音控制功能。

虽然Kinect已经推出了3年了,而且也有PC专用的Kinect,但很明显PC厂家还没想通怎么用这种先进技术。

CPU技术。AMD从2004年提出64位CPU,但现在PC依然在32位向64位过渡。但是——1998年的时候,日本世嘉的家用游戏机Dreamcast CPU已经是128位了。即使PS2,CPU也是64位的。PS2推出时间是2000年。

显示技术——基本上一直都是游戏机领先。PC只能显示黑白图像时,PC能显示256色的时候,超级任天堂能显示32768色并且带2D图像特效加速。PC游戏还在2D 320x200分别率的时候,任天堂已经推出Visual Boy尝试立体显示(虽然惨淡收场)。另外现在FPS中我们习以为常的3D图像技术,首先由SONY于1994年12月3日推出的PlayStation实现,而且显示颜色数也发展成16.7万色,分辨率640x480.而PC上首块3D显示卡3dfx Voodoo于1996年才推出,分辨率也是640x480,但发色数却只有65536色。

3.使用简易性。PC显卡驱动升级、补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买一个新外设,首先要安装各种安装程序,然后各种配置。新安装一个游戏,结果运行不了,还得网上找解决方法,修改系统配置,重新安装显卡驱动等等。游戏机?开箱即用,最多就是配置一下网络。也不会出现游戏运行不了的情况。

4.总结。PC就是用来玩游戏吗?不是的,我们用PC更多的是处理WORD,做做Photoshop,上上网,聊聊Q,把把妹,做做3D模型,查一查地图——这些东西大多都是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完成了,所以PC厂商们基本上都是往性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发展全新技术。而游戏机不同。游戏机的功能只有一个:玩游戏。要吸引人们买游戏机,就必须要把游戏做得更好玩,更有代入感,这逼着游戏机厂家把各种先进技术集成到家用游戏机里面。

其实游戏机会不会消亡,看看微软这个PC软件巨头就明白了:微软也在推PC游戏平台,但微软的顶级游戏《光晕3》和《光晕4》只有XBox版,根本没有推出Windows版本的意思,虽然这两个游戏都是在Visual Studio里面开发,而且也是基于微软自己的Direct X。

相关新闻:游戏可以不死 游戏机却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