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娱乐两不误 看看《阿凡达》是如何诞生的

2009-12-25 00:00:00 神评论

17173 新闻导语

   几个月前,二十世纪福克斯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投资发行的《阿凡达》的制作成本控制得很好,只花掉了2.37亿美元,低于《加勒比海盗3》的3亿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2.5亿,在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影中才排在第四位。福克斯的举动很好理解,最贵电影不但不像最卖座电影那样风光体面,

几个月前,二十世纪福克斯得意洋洋地宣布:他们投资发行的《阿凡达》的制作成本控制得很好,只花掉了2.37亿美元,低于《加勒比海盗3》的3亿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2.5亿,在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影中才排在第四位。福克斯的举动很好理解,最贵电影不但不像最卖座电影那样风光体面,反而经常是不祥之兆,老是跟赔钱货这样的词成双入对,像2007年的那部《冒牌天神2》,花掉了1.75亿,自动加冕为史上最贵喜剧,可是全球票房只得1.73亿,令环球公司高层痛不欲生。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福克斯大概对《阿凡达》的盈利能力信心高涨,又主动爆料,说《阿凡达》制作加营销成本,总共要花掉5亿美元。那么,詹姆斯-卡梅隆到底烧掉了多少美元,《阿凡达》究竟是不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电影呢?卡梅隆在好莱坞一向有大手大脚的坏名声,他的前一部作品《泰坦尼克号》就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制作成本达到2亿美元的电影,那可是在二十世纪的1997年。而且,我们都知道,该片的预算其实是1亿美元,结果超支了1亿美元。卡梅隆那次甚至在剪辑室放了一个刀片,旁边一张纸条上写着:仅供片子砸锅后自用。

3亿美元啊,用的还都是廉价演员

据福克斯的竞争对手估计,《阿凡达》的制作成本至少是3亿美元,与《加勒比海盗3》持平,并列为影史最贵影片。考虑到《阿凡达》中没有拿高薪的明星,而《加勒比海盗3》有三位高薪主演,挣2000万美元的约翰尼-德普,挣1700万的奥兰多-布罗姆和500万的凯拉-奈特莉,那么《阿凡达》绝对是贵得令人窒息了。

至于2.37亿美元这个数字,倒也不是福克斯存心扯谎。卡梅隆拍《阿凡达》,已经不像拍《泰坦尼克号》时那样执拗得孤注一掷,为了一个镜头花百万美元重新定制整套豪华餐具,为了达到完美效果而超时超期工作,把剧组几百号人逼得各个几乎要精神崩溃。用《连线》杂志的话说,就是“55岁的卡梅隆已经不需要在墨西哥海滩造半条远洋邮轮了”。但请注意,制作周期长达四年的《阿凡达》的原定上映时间是2009年5月22日,2.37亿应该是按期完工时的成本,但卡梅隆提出需要增加半年的后期制作时间,这样多出的6000多万就应该是用在了这上面。

接下来的问题是,使用大量电脑特效,一半以上画面都有CG镜头的《金刚》和《2012》也分别只干掉了2.07亿美元和2亿美元,凭什么卡梅隆就要搞特殊化,多花1亿啊。

简单来说,《金刚》里只有金刚这么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结合真人表演的烧钱大王,而《阿凡达》里到处都是这种家伙,人类只不过是些配角。《2012》的故事毕竟发生在地球,很多场面都可以实景拍摄,而《阿凡达》是凭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潘多拉星球。无所不能的上帝创造世界都需要六天的时间,半人半神的卡梅隆创造潘多拉星球及其上面的瑰丽生命,当然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财力。

他们说:真要开始弄这个,我们就完蛋了

科幻电影的成本往往与独创性成正比。事实上,早在1977年,卡梅隆就有了《阿凡达》的最初创意。1993年,他成了电脑特效公司数字疆域的共同创始人。他当时最想拍的是《阿凡达》,而不是《泰坦尼克号》。

他来到数字疆域跟他的伙伴讲述《阿凡达》的创意和概念,说他的主角是些10英尺(约3米)高的蓝皮肤外星人,他们腰细,四肢异常强健。卡梅隆希望这些人完全用计算机生成,但看上去要跟真人一样自然生动。结果,对方告诉他,这不可能做到。因为要花掉难以计数的时间和钱,再者,当时的计算机硬件也不足以支持这样的特效。其中一个视觉艺术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要开始弄这个,我们就完蛋了。因为我们做不到,根本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

卡梅隆于是开始单干,当初为了完成《泰坦尼克号》,他放弃了导演酬金,当影片为福克斯带来滚滚财源后,他们没有忘掉他,为他开出了共计7500万美元的分成,这样,他就有自己开发新技术的资金了。

2000年夏天,卡梅隆有了一个新点子,他将把《阿凡达》拍成一部3D电影。他邀请与他合作过《深渊》和《泰坦尼克号》的摄影师文森特-皮斯来到他在太平洋的游艇上,名义上是进行深海摄影,探测那些二战中的沉落海底的战舰。其实卡梅隆是想和他一起开发高清3D摄影机,3D电影不是新玩意,但老式的3D电影技术很不靠谱,常常会让观众头痛不止。

在两人提出最初构想后,他们说服索尼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高清3D摄影机,传统的这类摄影机足有450英磅重(200公斤左右),而新式的3D摄影机只有50英磅(22公斤左右)。更关键的是,得有人使用这套摄影和放映系统,卡梅隆说服了年轻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在拍摄《特工神童3》时使用这套技术,结果大获成功,该片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

2002年,《阿凡达》获得生机,因为新西兰胖子和他的野心勃勃的维塔工作室创造出一个喜欢喃喃自语的秃头怪物——咕噜姆,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完全用计算机生成。后来,维塔工作室和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一道成为卡梅隆的合作伙伴。

接下来,卡梅隆又全世界到处跑,劝说放映商安装3D银幕,他的说辞是:电影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在2005年前,全美国也只有80多面3D银幕。对卡梅隆来说,他还需要更多3D银幕,因为同样题材的影片,3D电影肯定比普通版本的耗资更大。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版本专题
今日头条
精华推荐
日期
游戏
状态
下载
礼包

页游测试表

日期
游戏
状态
评分
礼包